第343节(2 / 3)
知道吗?”
“什么戏没了?”
“等会儿开会,说的就是你们这帮特型演员,之前不是说商业片该给敌人一点剧情线吗?塑造点敌人的人物形象,现在我猜是不需要了,不不……还猜个什么?肯定是不需要了!”
“你就是那种杂兵,‘啪!’一枪死了,没什么剧情线,给个正脸就算高光啊。”
曹操不以为然,瞥了一眼陈建彬:“导演怎么说,我怎么做。”
陈建彬苦口婆心:“诶。你们美国的高材生,难道不讲究个争取表演空间?你一个年轻人来我们京城发展不容易,浪费了,等会儿开会,你可以和方导演讲一下你的想法,你是国际友人,他不会真打你闷枪的,现在是和平年代,难道他还毙了你?”
曹操只顾着开拖拉机,往抗美援朝博物馆方向去,却不回陈建彬的话。
他虽然是特型演员,也知道片场事儿多,知道最近央戏帮在闹个什么。
这事儿讲起来有点绕,表面上是在为反派们争取表演空间,实际上给了反派表演空间,也就给了男二三四五们更多表演空间——像一台天平,因为要平衡嘛。
但是,曹操吭声了:“你不要因为我是美国人,就觉得我比别人傻一些——做演员,怎么能顶撞导演?”
陈建彬觉得匪夷所思:“你们那地方不许演员说话的?也太不人道了!”
曹操不乐意他讲这事儿,不回他。
陈建彬忽悠不到这美国人,没办法,抱着胸无奈了叹了一声。
隔了会儿,出了乡村土路,拖拉机被人拦住了,被告知不准进城。陈建彬不能怪曹操,因为美国人不晓得这边的规矩。
他只能跳下来,吹了会儿冷风,终于等了个出租车过去。曹操要跟他aa制,陈建彬大手一挥:“宁人负我,毋我负人!我请你。”
——————
“哟,师哥来了,还有我们的美国曹操。”多媒体室内,方沂扫了一眼场下,“人到了大半,时间紧急,我先起个头,还有没赶得及的,后面问今天来的人。”
“事情是这样的。”
方沂取了块板子,在上面写了个“140”,用圆圈圈住。“我们电影时长希望能控制在140分钟以内。”
“大陆电影的时长一般在九十分钟到一百二之间,一百四是很长的片了,再长,人家院线不太乐意排我们的场次,另外票价也得提高,观众不见得愿意买,这是一方面……”
“另外,一般认为观众的注意力极限就是两个小时。再长下去,膀胱要受不了了……大陆电影市场不是印度电影市场,那地方电影长的很,四五个小时,以至于特地有中场时间,用于给观众上厕所……我说这些的意思是,现在有的剧情已经很充足了,可能还要删减。剧组有些风声,说应该给反派加戏?”
“我认为不需要。再说一遍,这是不需要的。”
“《我来自未来》描述一个现代人,成为战士的过程,故事是简单的。其实就表演来说不困难,这些天你们也注意到了,难的是幕后人员……具体来说,电影结构可以总结为两场战斗,三个长镜头。”
方沂拍了拍写字板。
两场战斗,三个长镜头】
所有人对剧本谙熟于心,几句话就能把脑海中的印象,和方沂描述的结构对上。因此方沂在板子上画了些抽象的线条,众人也能脑补出他要表达的意思。
“两场战斗是长津湖之战和铁原阻击战,这不用多说,分别构成我们电影的两个高朝。三个长镜头,第一个是跨过鸭绿江的队伍俯瞰镜头,片中的地点就在我们昨天去看的下河口断桥那……但是拍的时候在帐篷里面,而且也不需要那么多人,只需要七到八个人……”
宋佚眼冒星星,她不太听得懂,但是手忙脚乱在笔记本上记。这时候她同学白羽好奇问道:
“导演,七到八个人,怎么演出雄赳赳,气昂昂?”
郭凡替方沂答了:“电脑可以复制粘贴出来,镜头一拉远,观众看不出来……其实你提的很好,最好还是真人来演,电脑人效果不够好。但是我们要节省成本,招足够多的群众演员在这么个地方,就演这么一场戏,然后又送他们回去——划不来是不是?钱要用在刀刃上。”
陈建彬插话:“什么是我们的刀刃?是什么样的戏?”
方沂道:“这就是我要说的了,那两个剩下的长镜头。”
“这个戏从表演上来讲,没有很多难度,感受到难度的是我们制作团队。前中后期,方方面面都是这样。”
“剩下的两个长镜头就存在一定难度了。需要军队一样的组织力,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
方沂开始描述要达到的效果。
首先是一个战场上的镜头,该镜头发生在长津湖之战,重点是要体现出志愿军“三三制”战术。
当时志愿军在这个区域投入两个军约10万人,而包围圈内的美军加韩军参战部队约8万人,兵力比为1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