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节(3 / 3)
听下官解释,您看这些红薯不是有磕碰,就是发了芽,要么本身不完整,自然不能送到陛面前。”
原先他们从土著那里买了半舱红薯,谁知道走到一半,有一半都发芽了,到了京城后,挑挑拣拣,最后也就挑出一箱半完好的。
“行了,我知道了,陛下又没有怪罪你,只让我来找红薯。陶行长,因为你这次找到了海外良种,陛下愿意给你机会,咱们也要知情识趣,你要知道,陛下的耐心是有限的。”韩植无奈地看着陶兴。
陶兴连忙点头,将韩植送出了衙门。
等到韩植离开,他送了一口气,一阵风吹过,后背一阵冷意,原来不知不觉,后背已经出了那么多汗。
他唤来心腹,让他去调查是不是有陶家人不长眼惹到了韩植。
总之先确定,刚才韩植那些话,是陛下让他说的,还是他为自己说的。
……
霍瑾瑜看到韩植带回来这么多红薯,将之前完好的那个放进去,然后挑了两个发芽的红薯,其他红薯让人送到户部。
她让人在乾清宫殿前放置了两口大缸,铺满泥土,上面铺了一层草木灰,将薯块放入缸中,然后洒了洒水,等候它发芽。
次日,朝臣去乾清宫奏事,发现了殿前的两口大缸,不过大家没有在意。
户部尚书也在第二日去了西直门京师农事试验场,先是按照霍瑾瑜说的方法育苗,然后又和几个擅长农事的小吏商讨,又试验了其他方法。
三日后,小吏就将大部分红薯都切块育苗了,还剩下半箱子,为了防止育苗失败。
三月春雨绵绵,万物复苏,无论是农事试验场的红薯育苗,还是乾清宫殿前的大缸,都长出了茁壮的薯苗。
大缸不需要这么多苗,霍瑾瑜将多余的薯苗分给了大臣们,让他们种种看。
朝臣也从户部那里得到消息,知道陛下给的秧苗是海外新作物。
霍瑾瑜还让人给她做了一个透明的大玻璃缸,不要求纯净无色,但是要能看清里面的东西,然后将两株苗种在了里面,观看它们生长。
有官员看到后,只能感慨陛下的财大气粗,反正让他们将通透接近无色的玻璃种东西,他们是舍不得。
半月后,陶家传来消息,陶兴老家的母亲生了病,听说为了尽孝,陶兴的夫人带着孩子回去照顾老人,陶兴的两个弟弟也都辞去了景行的管事职位,也回了老家,据说是找陶父告状。
然后陶兴上了请罪的折子,将之前他家夫人与弟弟贪污受贿的银钱全部上交。
霍瑾瑜看到后,安慰了陶兴几句,赏了他一些东西。
对于陶兴,对方精明能干,对她也忠诚,也有魄力,对手下也爱护,最起码这次找到红薯,就是因为陶兴没有放弃搜寻走失的船员。
不过也有缺点,就是有些愚孝,拿家里父母有些没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