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78节(3 / 3)

加入书签

应下东洋舰队。”

“交给我。”杨展话不多的点头应下,曾经那个叽叽喳喳的大教场少年郎,早就“死”在了靖难之前。

瞧着他应下,郑和也渐渐放心下来。

不多时,众人散去,翌日清晨开始组织起来贸易,在东国国都外搭建了一个贸易市场。

由于航行距离太远,红糖等不易保存的商品早就被郑和贩卖了,能运送到东洲的,主要就是瓷器和成衣。

对于东洲三国,朱高煦给出的比较明确,为了让当地人接受大明文化,因此对他们是不出售布匹,而是只出售大明的华贵成衣。

当地比较热,那就出售清凉的衣物,总之要让他们穿上汉人的衣服,用上汉人的商品,潜移默化的文化改变对方。

不得不说,瓷器和成衣受到了极大的欢迎,毕竟历史上欧洲人凭着自己穿过的粗布麻衣都能和当地城邦部落交换商品,没理由更漂亮、更舒服的大明成衣不行。

除了瓷器和成衣,一些铁制品的农具、兵器也受到了欢迎。

对于贸易,郑和只收取黄金白银,以及大明所需的作物种子,还有橡胶、金鸡纳树皮等货品。

时间一点点过去,半个月时间里,东国的许多黄金与白银都被郑和赚走,但郑和也用橡胶和金鸡纳树皮贸易还回去一些。

这样来来往往,最后东国人认为郑和他们蠢笨,一些树皮都能换取美丽得体的衣服,郑和则是假装没有赚钱。

当然,贵族们也不是傻子,自家肉眼可见减少的黄金掩饰不了,但郑和说他没赚,众人也不能干嘛,毕竟他身后还站着五千名甲胄鲜明的军士。

见识过了王任等数百人的勇猛后,阿荼他们清楚知道这五千人代表什么,那是能摧毁东国的力量。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享受商品,抱怨黄金逝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