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节(2 / 3)
只见纸张上,赫然写着一句话——
“工部郎中赵轩,贞观三年五月,于扬州筑桥时,收取贿赂三百贯,用于偷买宅邸,金屋藏娇。”
看着这句话,林枫缓缓道:“孙郎中,你对这个赵轩,熟悉吗?”
孙伏伽摇着头:“认识,但不算多熟悉。”
“你觉得这个内容属实吗?”林枫又问。
孙伏伽皱着眉头,沉思良久,叹息道:“不好说……但我记得,贞观三年的五月,扬州出现过一次水患,工部在那时的确派人前去支援过。”
不好说……是出于没有足够证据,不能轻易说同僚贪污受贿了。
可后面的具体事情,又已经证明孙伏伽的倾向。
时间地点用途十分具体确切,且与过去的事能对上,这几乎就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林枫聪慧,自然明白孙伏伽的言外之意,他视线转向箱子,看着箱子里的书籍,缓缓摇头:“如果这两个箱子里的所有书的书脊里,都有着类似的内容,那就很可怕了啊。”
“这两箱子书,至少上百本了吧?”
“如果每一本书都是一个官员的贪污受贿的记录,那岂不是说,至少有上百个官员贪污受贿了?”
孙伏伽脸色凝重,他说道:“再看两本书瞧瞧。”
说着,他迅速剥开了一本书的书脊,里面果然也有纸条。
他和林枫再度配合,迅速找到了相应的文字。
很快,纸张上又多了两个官员贪污受贿的内容。
孙伏伽不由闭上眼睛,摇头道:“自作孽,不可活啊。”
林枫看着纸张上的内容,推测道:“西域商人势力将其描述的如此清楚,恐怕这些钱财都是他们出的……”
孙伏伽心中一惊,他连忙道:“难道这些官员,都是西域商人势力的人?”
林枫摇了摇头,道:“不会……官员和金丰禄这种商人不同,官员是瞧不起商人的,他们不会因为商人给了钱财就向商人臣服低头。”
“所以,在他们眼中,这些西域商人供给的钱财,是为了求他们办事的礼物,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收下这些钱财,就成了西域商人的走狗。”
孙伏伽想了想,旋即点头:“倒也是……可若如此,他们不是这些西域商人的走狗,那西域商人将这些东西运到长安,所图是什么?难道是利用这些东西威胁这些官员,让官员们给他们做事?”
只靠这些贿赂,确实不能让官员们臣服,可若以此为威胁呢?
这些官员恐怕就得好好考虑了。
林枫没有回答孙伏伽,而是缓缓闭上眼睛,大脑开始不断闪过四象组织、金钗家族和西域商人势力的所有情报,同时也浮现出长安即将遭遇的惊变,以及胡须男子说出的,在贞观二年秋天时,西域商人曾经对金丰禄说过的话。
“得将水搅浑,搅的暗潮汹涌,大浪翻天才有机会……”
忽然,林枫睁开了眼睛,他双眼漆黑暗沉,仿佛沉浮着恐怖暗潮,道:“孙郎中,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种可能,他们不是为了威胁这些官员,而是想要……曝光呢!”
“什么?曝光?”孙伏伽一愣。
林枫紧紧地盯着孙伏伽,重重点头:“曝光多达上百个官员的贪污受贿的事迹,在这个长安惊变的当口,在少卿之位你争我抢之时……你能想象,长安城,会变成什么样吗?”
宛若雷霆炸裂耳边,仿佛平地起惊雷。
原本还露出思考之色的孙伏伽,在听到林枫的话后,当即愣在了原地,只觉得一股寒意,瞬间笼罩着他,让他鸡皮疙瘩骤然站起。
返回长安!漩涡的中心!
官员贪污受贿不算罕见的事,有官员被曝出贪污受贿也不值得意外,可是若有多达上百个官员同时被曝出贪污受贿,那就真的是大唐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事了!
可以想象,这件事若真的发生,李世民会有多震怒,朝廷又会有着怎样的地震!
而且,在朝为官的人,都不会是单独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群体,也就是俗称的派系,一旦有一个官员因贪污受贿被揪出,很可能会拔出萝卜带着泥,到时候可就不仅仅是这上百个官员的事了。
更别说……四象组织阴谋即将爆发,西域商人势力也不怀好意,金钗家族明显也有算计,还有大理寺少卿之位的各方之争,在这个节骨眼上,这件事若真的曝光,孙伏伽都不敢去想,那一刻,长安会有多乱,朝廷会有多乱。
这就仿佛长安城原本是一个被烧得滚沸的油锅,突然间又被浇上去更加滚沸的热油,到时候,会有多少人被牵扯其中,又会有多少人死于其中?
而想要曝光这件事的西域商人势力,又安的什么心?
孙伏伽不由抬起头,看向长安的方向,纵使旭日已然东升,可孙伏伽仍旧觉得浑身冰冷,比昨夜与四象组织的争斗还要让他感到冰冷。
他只觉得繁华的长安,已经被道道阴云所笼罩,就仿佛是一头张开
↑返回顶部↑